股票什么情况下会停牌?
1.交易波动引发的临时停牌
新股上市初期波动主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:上市前5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,盘中成交价较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30%、60%时,各停牌10分钟。
北交所: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,触发30%或60%波动停牌10分钟,次日起涨跌幅限制为30%。
2.异常波动停牌
主板:10个交易日内出现4次异常波动(如连续涨停)或累计涨跌幅偏离100%,强制停牌核查,停牌时间通常为1-5个交易日。
科创板:无涨跌幅限制股票触发30%、60% 波动停牌10分钟,每个交易日单方向最多触发两次,总停牌不超过40分钟。
3.重大事项导致的停牌:主板、科创板、北交所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(如发行股份购买资产),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个交易日。
4.控制权变更、要约收购等事项原则上需分阶段披露,确需停牌的不超过5个交易日。
5.涉及重大违法违规(如财务造假、内幕交易)被立案调查,交易所可强制停牌。
6.未公开的重大信息可能影响股价时,交易所可临时停牌,待公司澄清后复牌等等。
大股东减持股票流程是什么?有什么限制条件?
1.根据证监会《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》,大股东(持股5%以上)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时,需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向交易所提交减持计划并公告,明确减持数量、时间区间及方式。若涉及大宗交易,需在任意连续90日内将减持比例控制在总股本的2%以内,且受让方需锁定6个月。集中竞价减持每3个月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%,防止短期集中抛售冲击市场。
2.减持限制条件:若公司股价低于发行价、每股净资产,或近三年累计分红低于年均净利润30%,控股股东、实控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。
什么情况下,股票会被 ST?
参考下面表格
分类 | 主板 | 创业板 | 科创版 |
---|---|---|---|
财务类 | 1.净利润(扣非后)为负+营收<3亿 2.净资产为负 3.审计报告异常 | 1.净利润为负+营收<1亿 2.净资产为负 3.审计报告异常 | 1.净利润(扣非后)为负+营收<5000万元 2.净资产为负 3.审计报告异常 |
规范类 | 1.资金占用≥2亿或净资产30%未整改 2.内控连续两年非标 3.控制权争夺致信披失效 | 1.资金占用≥1000万或净资产5%未整改 2.年报/半年报未披露 3.信披缺陷未整改 | 1.资金占用≥1000万或净资产5%未整改 2.年报/半年报未披露 3.信披缺陷未整改 |
交易类 | 1.市值<5亿(20日) 2.股价<1元(20日) | 1.市值<3亿(20日) 2.股价<1元(20日) | 1.市值<3亿(20日) 2.股价<1元(20日) |
其他风险 | 1.生产停顿≥3个月 2.主要账户冻结 3.分红不足(三年累计<30%利润+<5000万) | 1.持续经营存疑 2.研发不足+分红不达标 | 1.持续经营存疑 2.研发不足(达标可豁免) |
什么条件下股票会被*ST(星号 ST)?
1.首先是交易权限说一下:
ST不带*号:无特殊限制,普通账户可交易。
ST带*号:需开通风险警示板权限,且账户资产不低于50万元。
2.ST股票不带*号:仅存在财务或经营异常,尚未达到退市标准。
ST股票带*号: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重大风险。
区别参考下面表格:
风险指标 | ST不带*标准 | ST带*标准 |
---|---|---|
净利润 | 最近一年为负 | 连续两年为负 |
净资产 | 不低于0元 | 为负值 |
营收规模 | 不低于1亿元 | 低于1亿元 |
审计意见 | 保留意见/强调事项段 | 无法表示意见/否定意见 |
债务违约 | 无重大违约记录 | 存在重大违约 |
什么条件下,股票会被退市?
强制退市核心条件
- 财务类退市:营收与利润双指标
1.主板:
净利润+营收双不达标:连续两年利润总额、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三者中最低为负,且营收低于3亿元。
净资产为负:期末净资产为负(含追溯调整)。
审计异常:年报被出具 “无法表示意见” 或 “否定意见”,直接退市。
2.创业板 / 科创板:
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,或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。“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收<1亿元”
- 交易类退市:市场化出清机制强化
1.市值与股价:
主板: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,或股价低于1元。
创业板/科创板: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,或股价低于1元。
2.流动性与股东数量:
主板:连续120个交易日成交量低于500万股,或股东人数连续20日低于2000 人。
创业板:连续120个交易日成交量低于200万股,或股东人数连续20日低于400 人。
- 规范类退市:治理与合规底线
1.资金占用: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超2亿元或占净资产30%,且未整改。
2.内控失效:连续两年内控审计 “非标”(无法表示/否定意见),第三年仍未改善则退市。
3.信披违规:未按时披露年报/半年报超6个月,或半数以上董事对财报不保真。
4.控制权混乱:因内斗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取有效信息,如某公司董事会连续6个月无法召开。
- 重大违法类退市:安全与诚信 “一票否决”
1.财务造假:一年造假金额≥2亿元且占比≥30%,或连续两年造假≥3亿元且占比≥20%,直接退市。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,无论金额大小均退市。
2.欺诈发行:如*ST普利虚增营收超10亿元,2025年4月被强制退市,成为新规下首个重大违法退市案例。
3.安全红线:涉及国家安全、公共安全、生态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,如化工企业环保事故。
什么叫系统性风险?什么叫非系统性风险?
1.系统性风险:是指影响整个市场或大部分资产的风险,由宏观层面的共同因素引起,具有普遍性、不可分散性。这类风险会导致市场整体下跌或波动,无法通过分散投资(如买入多只不同股票)来消除。应对系统性风险最好的方案就是提前有预案,比如止损。
2.非系统性风险:指由特定公司、行业或局部因素引发的风险,仅影响个别资产或少数行业,具有局部性、可分散性。这类风险可通过分散投资(如买入不同行业、不同公司的股票)降低或消除。
炒股常用的规避风险手段有哪些?
1.分散投资:不要集中一个股票,不要集中一个行业,适当分散化。
2.仓位管理:不要随时都是满仓,要学会分析大势、行业、消息等等,只有共振向上的时候才可以重仓。
3.设置止损:当遇到系统性风险,遇到看不懂的情况,一定要设置止损,拒绝盲目硬抗亏损。
4.深度研究:提高对股票的认知,提高对自己的认知,研究越深,才能根本上提升规避风险的能力。
5.保持理性:不要盲目相信快速复利,不要盲目相信收费的牛股推荐,不要盲目相信牛股老师等等。
什么叫流动性危机?
流动性危机是指市场或特定资产因缺乏足够的交易对手(买家或卖家),导致资产难以以合理价格快速成交,进而引发价格剧烈波动、交易停滞甚至市场功能暂时失效的极端情况。它本质上是 “流动性”(资产变现能力)的严重恶化,可能从个别资产蔓延至整个市场,造成系统性冲击。
比如2020年3月美股熔断潮:疫情恐慌下,美股10天内4次触发熔断机制(跌幅超7%自动停盘15分钟),标普500指数月跌幅达34%,原油期货甚至出现负价格,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几近冻结。
流动性危机真的只是危机吗?怎么把握机会?
流动性危机出现,股票几乎是无差别下跌,恐慌情绪下买盘不足,很容易导致被错杀,所以流动性危机出现,往往也意味着好的抄底机会,但是要把握好几点:
1.危机初期要谨慎,不要轻易出手,因为不知道下跌幅度多大。
2.一般危机出现,会有政策支持的信号,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去捡漏。
3.买入方法可以选择“梯度式建仓”,不建议一次性买入。
4.选择基本面好的公司,或者行业趋势向上的,他们被错杀的概率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