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浪理论的起源是怎样的?
波浪理论由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・纳尔逊・艾略特(RalphNelsonElliott)创立,1938年,在柯林斯的帮助下,艾略特出版了首部著作《波浪理论》(TheWavePrinciple),系统阐述了市场走势的五升三降波浪结构。1946年,他完成集大成之作《自然法则——宇宙的奥秘》(Nature'sLaw-TheSecretOfTheUniverse),将波浪理论与斐波那契数列结合,揭示其背后的规律,但是波浪理论此刻依然没有火起来。
波浪理论流行起来是因为1978年罗伯特・普莱切特(RobertPrechterJr.)与阿尔弗雷德・弗罗斯特(A.J.Frost)合著的《艾略特波浪理论:市场行为的关键》进一步完善了理论框架,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有效性,推动波浪理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技术分析的重要工具。
波浪理论的经典书籍有哪些?
1、《艾略特波浪理论:市场行为的关键》罗伯特・普莱切特、阿尔弗雷德・弗罗斯特
2、《自然法则——宇宙的奥秘》拉尔夫・纳尔逊・艾略特
学习波浪理论的意义是什么?
1、市场上运用波浪理论的人还是比较多的,存在即合理,说明还是有一些用处的。
2、提出的“五升三降”的基本结构,从历史走势角度,很多时候得到市场的验证。
波浪理论的缺陷是什么?
1、依赖主观判断,就是不同人数浪的结果不一样,“千人千浪”
2、预测成功率并不高,回头来看经常“头头是道”,提前判断难度较大。
3、“五升三降”的基本结构为什么一定要这样,很难说清楚。
4、过度依赖历史形态,忽视基本面、政策面等等。
波浪理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?
波浪理论认为市场走势由“八浪循环”构成,包含推动浪(主趋势方向)和调整浪(逆趋势方向)的交替循环:
推动浪(5浪):奇数浪(1、3、5)为上升浪,偶数浪(2、4)为回调浪;
调整浪(3浪):通常标记为A、B、C浪,A和C浪为下跌,B浪为反弹。
波浪理论的三大铁律是什么?
1、第3浪不能最短:推动浪中,第3浪的幅度和速度通常最大
2、第4浪不破第1浪高点:回调时第4浪低点不得低于第1浪高点
3、交替原则:若第2浪回调简单,第4浪往往复杂,反之第2浪复杂,第4浪就简单。
波浪理论“八浪循环”具体情况是怎样的?
波浪形态与结构解析
(一)推动浪(5浪结构)
第1浪:通常出现在长期下跌或盘整末期,是趋势的起点。由于市场仍处于空头主导,涨幅往往较小。
第2浪:对第1浪的深度调整,回撤幅度常常比较大,但不会跌破第1浪起点。成交量萎缩,常出现头肩底、双底等反转形态,标志空头力量衰竭。
第3浪:推动浪中最长、最具爆发力的一浪,常伴随跳空缺口和成交量激增。
第4浪:对第3浪的修正,形态复杂(如三角形、平台形),但底点不会低于第1浪顶点。与第2浪交替出现简单或复杂形态。
第5浪:趋势末期,涨幅通常小于第3浪,常出现指标顶背离和成交量萎缩。
(二)调整浪(3浪结构,A-B-C)
A浪:调整的开始,常被误认为短暂回调。若以5浪结构下跌,预示趋势反转;若为3浪结构,则可能是更大调整的一部分。
B浪:成交量较小,多头陷阱特征明显。
C浪:破坏力最强的一浪,跌幅大、时间长,常伴随恐慌性抛售。C浪终点可能回踩前低或创新低。
波浪理论中“上涨或者下跌”的幅度是多少?
2浪回调幅度:往往是1浪的61.8%、50%、38.2%;
3浪涨幅:往往是1浪的1.618倍;
5浪涨幅:往往是与1浪等长,或1浪的0.618倍;
C浪跌幅:往往是等于A浪,或A浪的1.618倍。